星期五, 9月 30, 2005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8知識工作的自治權

.
知識工作者必須自主,必須界定自己的任務和成果。
.
一旦知識工作者界定好自己的工做,並且適切地重新建構工作,就應該自行完成任務,並對結果成敗負起責任。
.
知識工作者必須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的領域,這正是組織延聘他們的原因。
.
知識工作需要自治和責任。
.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7知識工作者是資產 不是成本

.
知識工作者擁有生產工具,他們的生產工具就是「腦袋」。
.
這種生產工具可以隨身攜帶,所以具備高度的移動性,是龐大的資本資產。
.
管理者的責任在於悉心保護機構的資產,要將知識工作者和他們的知識是如公司最重要的資產,藉此吸引與留住生產力最高的人才。
.

管理的使命--0001管理學的興起

.
管理學的興起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樞紐事件,由十九世紀迄今,幾乎沒有一個新的制度,新的領導團體,新的中心功能,像管理興起這般地快速。
.
每個已開發國家的社會都已經演變為「機構型社會」。
.
每個重要的社會工作都委付給大型組織,並交由組織本身的管理結構來經營。
.
現代社會的功能取決於組織機構的績效表現。
.
每個已開發國家的人民都是員工,為某一機構做事並賴以維生,靠機構提供機會。
.
機構是人們取得社會身份地位與職務的管道,人們也在機構中獲得個人滿足與成就。
.
管理是新型態機構中的重要機制,不論是在企業,大學,醫院,軍隊,實驗室或政府機關,若要機構能夠順暢運作,就必須實行管理。
.
管理代表一種功能,也代表執行的人,代表一種社會地位與層級,也代表一種修鍊與一門學問。
.
在所有的機構中,管理是有效運作且活躍的機制。
.
喬治西門子:「若缺乏管理,一家銀行將不過是等待清算處理的廢物。」
.
沒有機構就沒有管理;若缺乏管理,機構就無法生存。
.
管理是現代機構的特有機制,機構的表現與生存取決於這個機制的運作。
.
管理有賴於所有權,階級或權力,是一種「具有目標的運作」,必須「以績效責任為基礎」。
.
管理是專業的:是一種功能,一種紀律,以及必須完成的任務。
.
經理人是執行這種功能,實施這項紀律及履行這些任務的專業人員。
.
經理人的本質不在於財富或階級,而在於責任。
.
為何應以企業管理為重心:

01-企業是第一個崛起的現代化機構。

02-經濟領域本身對於資源分配與決策結果有一套客觀的評量方法:就是「獲利能力」。雖然這並非一項完善的指標,但仍然是一種有效的評量方式。

03-企業管理是本世紀的成功故事,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服務是1900年代難以想像的。
.
企業管理提供工作使知識變得有生產力而且可獲得報酬。
.
企業管理是少數能夠凌駕國界疆域的機制之一。
.
過去從未有一個圍繞全球的新制度,能像管理一樣跨越種族與主義,語言與傳統的界線,影響許多人的一生。
.

星期四, 9月 29, 2005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6練習放棄

.
「要不是已經做了,早知道是這樣的話,我們還會這麼做嗎?」
.
這個問題要一問再問,而且要認真地問。
.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「現在怎麼辦?」
.
以下三種情況,果決地放棄絕對是正確的舉動:

01-「還有幾年壽命」的日落西山產品,需要最大的關注和心力,也最容易綁住與耗損最有生產力和最有能力的人才。

02-如果留住某個產品,服務,市場或流程的唯一理由是:「成本已經完全攤提完畢」,那麼也應該選擇放棄,因為天底下只有「沈沒成本(sunk-cost)而沒有「零成本資產」(cost-less assets)。

03-如果為了保留舊式或逐漸沒落的產品,服務,市場或流程,而導致阻礙甚至忽視日漸成長的新產品,服務,市場或流程時,應該立即選擇放棄。
.
結論:「日落西山的產品」,「已經回本的產品」或「阻礙發展的產品」,就應該忍痛割捨。
.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5勇於割捨

.
沒有什麼事情會比防止腐屍發臭更困難,更昂貴,更白費力氣的了!
.
如果想要有效地完成任務,就必須專注一致。
.
「專注」的第一道原則就是:割捨已經不具生產力的過往。
.
勇於割捨,才能立刻釋放出最重要的資源(特別是人力這樣稀有的資源),投入明日的契機。
.
如果領導者無法擺脫昨日並割捨過去,自然也就無法開創明天。
.
要「有系統」與「有目的」地進行淘汰,使資源不要浪費在「不應該做」或是「不需繼續從事」的事情上,否則一旦機會出現時,組織反而缺乏資源去掌握與開發這些機會。
.

組織管理:第一次Office Hour心得(20050927)

.
要柔軟但不要軟弱,要剛強卻不要剛硬。
.
「你是什麼」是由上帝給你的天賦來決定,「你成為什麼」才是奉獻給上帝的禮物。
.
人生沒有理工並不會缺少什麼,但是沒有文學就真的貧乏。
.
主管帶人帶心,嘗試去欣賞(appreciate)別人。
.
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服務人。
.
日式管理經常是將部門中資深和表現好的員工升遷為部門經理,但往往結果是少了一個好的基層員工,卻多了一個爛經理。
.
組織或機構的執行能力與主管非常有關。
.
績效是針對目標,必須先把階段性目標訂出。
.
帶人帶心,以心帶腦。
.
人沒有理工沒關係,但沒有文學會看不到生命的美。
.
目標應由主管與部屬共同訂定,才會有一致的價值評量。
.
如何創造組織管理能量?
建立好制度
把對的人擺在對的位置,才能產生管理效能。
.
定靜安慮得,安身才能立命。
.
如果老是找不到對的人去做好這個職務,表示這個工作職務有問題,需要調整。
.
「情理法」與「法理情」,要融會貫通,要注意公司中的次文化,要能帶領就必須融入,必須關心。
.
觀念不變就成為食古不化,剛愎自用,自己把自己淘汰。
.
耶穌告訴門徒,要變成他們的樣式才能順利的傳教。
.
知識經濟並非學位經濟,知識經濟也非學分經濟,有學位不一定有知識,有學問也不代表成熟。
.
管理要法制化,透明化。
.
計畫趕不上變化,變化趕不上老闆一句話或一通電話,所以老闆與其經理人的溝通很重要。
.
會做虛工,表示沒有明確的目標,無法安身立命,只好隨波逐流。
.
制度行之有年就會形成文化,有如熬湯要久才有香味出來。
.
微利或無利時代,只有「創新專利」與「品牌行銷」。
.
制度的目的在於「興利」與「防弊」,若僅「防弊」則沒完沒了。
.
創新不只是科技上的創新,也可能是制度創新,也可能是觀念創新。
.
國者人之積,人者心之器,如果人心不安則社會必定震盪。
.
莊敬自強,處變不驚。
.
從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,就叫做「貢獻」。
.
因人設事?那人就可能是冗員了!
.
因事找人,「對的人」與「對的事」是一體的兩面。
.
不論在紅海裡競爭或要到廣闊的藍海去創造有利的環境,都必須找到「利基」。
.
不講道理的人是缺點,但只知道講道理的人反倒是盲點。
.
對老婆或女友千萬不要據理力爭。
.
吵架是一種溝通的方式,要先蒐集資料,吵架要慎選對象,吵架不能無的放矢。
.
溝通要有技巧,表達能力很重要。
.

星期三, 9月 28, 2005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4組織惰性

.
所有的組織都要知道:天底下沒有什麼計畫或活動可以不需要調整或是重新設計,就能長期持續運作。
.
所有的活動最終都會落伍。
.
忽視這個事實的組織,尤以政府機關最甚,醫院或大學只比政府好一點。
.
最主要的癥結在於:所有事物都是沿襲過去,無法是時擺脫昨日的牽絆。
.
所有組織都必須具備調整能力,就如同企業需要受到「市場」和「獲利能力」的檢驗。
.
即使是非營利組織,對於績效也得有一套嚴謹的檢驗方式和衡量標準。
.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3管理不可或缺

.
Jonathan Swift說:能在只生一葉草的地上重出兩葉草的人,就值得稱頌,而所有的思辯哲學家或抽象體系建構者都比不上他。
.
改善經濟可以做為人類追求更理想的生活以及社會正義的強大動力。
.
管理其實不可或缺,管理是社會的一種器官,秉持著提升組織經濟的責任,期能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力,反映出現代社會的基本精神。
.

星期一, 9月 26, 2005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2掌握未來

.
掌握未來的重點在於鑑往知來。
.
真正重要特殊的事情,往往是人們的價值觀,觀點以及目標變化之後所產生的結果。
.
管理階層最重要的任務在於「掌握已經發生的變化」,運用這些已經發生的變化,將變化轉為契機。
.
要能夠鑑往知來,並且建立一套方法來感知分析這些變化。
.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1領導者的品格

.
組織的精神是由高層領導人所塑造的。
.
管理階層的誠實真摯和孜孜矻矻是品格中不能打折的要求。
.
這點必須反映在管理階層的用人決策上,因為這是他們賴以領導統御樹立典範的特質。
.
優良的企業精神來自優良的高層領導。
.
如果公司對某人的品格有所疑慮,就不應該任命其人擔任高階主管。
.
附註:
.
孜孜矻矻的意思為:勤勞努力不懈怠。唐‧韓愈‧爭臣論:孜孜矻矻,死而後已。
注音為:ㄗ ㄗ ㄎㄨˋ ㄎㄨˋ。
.

星期日, 9月 25, 2005

每日遇見杜拉克--0000序論

.
經營者要留意「已經發生的未來」(the future that already has happened),以尋求企業策略及獲利成長的契機。
.
目前最重要的「已經發生的未來」,就是網際網路的興起,並成為主要的通路。
.
在其思想體系中,杜拉克將「社會」,「企業」,「管理」,「人」之間的互動與關連,銜接得十分緊密。
.
從企業的發展中,預見社會的變化;
從社會的趨勢中,感知企業及管理人員未來的挑戰;
從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,延伸出人性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。
.
不是每位學有專長的管理學者,都能像杜拉克一樣,出入經濟,政治,社會,企管,哲學等領域,都能從容自得有游刃有餘,絲毫不見勉強。
.
杜拉克不只是「管理」的推手,亦是對「管理世界」背後,支撐「管理運作」的體制與意識型態,做過透徹研究的思想家。
.
杜拉克對社會發展具備神奇的洞察能力,他的看法後來都得到歷史的驗證。
.
杜拉克在1939年發表的「經濟人的末日」,探討集權主義的根源,在希特勒如日中天的初期,大家對於他的看法未必贊同,但在1940年法國淪陷後,邱吉爾將這本書列為英國預官學校畢業生必讀的教材,認為這本書是了解希特勒的最佳來源。
.
改變世界有兩種方法,一是靠著筆(藉由觀念),一是靠著劍(運用權力);杜拉克選擇了前者,並讓成千上萬權力在握的人換腦袋。
.
吉姆柯林斯訪問彼得杜拉克時問道:「在你數十本的著作裡頭,你最引以為傲的是哪一本?」
彼得杜拉克不加思索地回答:「下一本。」
.
杜拉克獨特之處在於,他並不視自己為一代大師,他依然視自己為學生。
.
大多數管理大師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高談闊論,可是杜拉克卻是以學習為動力。
.
彼得杜拉克:「儘管放手去做,讓自己成材。」
.
彼得杜拉克:「不要告訴我這場演講很精采,我要知道的是,你們禮拜一早會採取什麼樣的新做法?」
.

星期五, 9月 23, 2005

管理的使命--0000導讀

.
唯一能夠製造差異的,就是管理和創業的精神。
.
自從1954年11月06日杜拉克提出(Management)「管理或管理學」之後,就改變了這個世界,「管理」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創新,也奠定了杜拉克成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。
.
管理概念創建的先驅: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;效能與效率;走動是管理;行銷與創新;結構追隨策略;堅守本行;多角化經營;跨國經營;世界購物中心;知識工作者;知識產業;知識經濟;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。
.
杜拉克堅持「向學生學習」,喜愛人們稱他為「社會生態學家」。
.
管理學基本上是以「人」為主體的學問,人的判斷力,價值觀及人的理想性,才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.
對人要以正面評價,對事要以負面評估。
.
對人要用其所長,使其短處變成無關緊要;對事採取高標準績效的要求,而且應該承擔正確的風險。
.
管理是一項「崇高的使命」,能讓組織實踐成效,達成經濟績效的目的,並且要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,承擔社會責任。
.
管理是一種「實務的綜合」,唯有透過實踐的功夫,才能獲致預期的成果。
.
管理是一種「責任的承諾」,亦即「對內」要能對於自己所選擇的績效目標,做出最大的貢獻,以實踐自己的承諾;「對外」要對整體的績效負責。
.
若要使一群平凡的人能夠做出不平凡的事,唯有透過「目標管理」與「自我控制」才可實現。
.
管理是一種實踐的科學,是知行合一的綜合體。
.
唯有能夠承擔「內在責任」與「外在責任」的工作者,才是真正的「自由人」。
.
一個人不論其職位多高,如果僅僅是勤奮,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,那麼他永遠只能算是別人的部屬。
.
一個重視貢獻並能對成果負責的人,儘管位卑權小,他還是可以列為高階經營者,因為他以整體的績效為己任。
.
管理是崇高的使命,實務的綜合,責任的承諾,其目的在使組織能夠「永續經營」。
.
經理人:負責知識的應用與績效表現的人。
.
身處以知識為組織的所有成員,都必須是負責任的決策者,都必須把自己看成「經理人」。
.
知識工作者強調的是「效能」,勞力工作者著重的是「效率」。
.
效率是「把事情做對」;效能是「做對的事情」。
.
效率可以用「數量」與「成本」來界定,效能則以「成果」來衡量。
.
二十世紀管理最重要且獨特的貢獻,就是製造業將勞工的生產力提高了五十倍之多;二十一世界管理所能做的,就是提昇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的高度生產力。
.
再偉大的知識,如果不能應用於工作之上,也將是毫無意義的資訊。
.
知識工作者生產的是知識,這種產品本身並無用途,唯有將這種產品當作「投入」,轉換為另外一種「產出」,才會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。
.
經濟績效的八大目標:行銷,創新,人力資源,財力資源,實體設備,生產力,社會責任,利潤。
.
經濟績效的三大平衡:目標必須依據可以達到的獲利能力取得平衡;目標必須在「立即需要」與「未來需要」之間取得平衡;目標之間必須相互平衡。
.
三個經典問句:我們的業務是什麼?我們的業務將會是什麼?我們的業務究竟應該是什麼?
.
管理的三大使命:創造績效;使工作有生產力,讓員工有成就感;營造對社會的影響力,擔負社會責任。
.
我們的業務是什麼?業務是由顧客定義,是行銷而非推銷。
.
我們的業務將會是什麼?著眼於顧客未能獲得滿足的慾望予以創新,以「創造顧客」為目的。
.
我們的業務究竟應該是什麼?在於有計畫的捨棄,汰舊換新,去蕪存菁。
.
界定企業目的與使命是一件困難痛苦且具風險的工作,但是唯有如此,企業才能「設定目標」,「發展策略」,「集中資源」,「有所行動」以期達到「創造績效」的使命。
.
不要告訴我你對這次會有有多滿意,只要告訴我,下週一你會採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動。
.
管理是觀念,而非技術;
管理是自由,而非控制;
管理是實務,而非理論;
管理是績效,而非潛能;
管理是責任,而非權力;
管理是貢獻,而非升遷;
管理是機會,而非問題;
管理是簡單,而非複雜。
.

星期二, 9月 20, 2005

管理的實務--0001前言

.
管理學並非僅是常識,也不只是經驗法則,而是一套有組織的知識。
.
系統的無知(Organized ignorance):雖然我們之道自己還應該擁有更多的新知,以界定所需要的東西,但至目前為止,我們尚未擁有這些新知。
.
管理是任務,也是一門學科。
.
管理的每項成就就是經理人的成就,管理的失敗是經理人的失敗。
.
執行管理的是「人」而非「力量」或「事件」。
.
經理人的願景,奉獻與正直是決定組織能否進入管理狀況的因素。
.
「人」是管理的核心。
.
工作本身是客觀且非人的是物,需要經理人來執行,而決定當中所需的資源及欲達成的目標,就是所謂的「管理」。
.
管理是工作,是現代社會中特有的一種工作。
.
管理不僅是現代組織中特有的工作,也是推動現代組織運作的必要工作。
.
管理既然是工作,便有其本身的技術,工具與技巧。
.
管理需要在組織中進行,也就是在人類的關係網路中進行。
.
經理人本身必須扮演模範生的角色,一切所作所為都很重要,本身性格特質也很重要。
.
經理人在技能與表現層面,以及個性,行為模式與正直層面上具有同樣的重要性。
.

星期一, 9月 19, 2005

管理的實務--0000序幕

.
對於現存或潛在的競爭者來說,科技是很容易取得的,一如現在全球的資金,唯一能夠製造差異的,就是管理和創業的精神。
.
管理是以「經營者」的角度提供思考方向與反應方針。
.
管理也許無法提供「答案」,因為答案通常要視當時的環境情況與時機而定,但是管理卻可以了解挑戰所在,並且能夠提出正確的問題。
.
杜拉克給經理人一個正確的定義則是:「負責知識的應用與績效表現的人。」
.
真正的經理人必須要有願景與道德責任。
.
經理人必須要有誠實正直的品格,並以「公益」為目標。
.
經理人的五項重要工作:01-設定目標;02-組織安排;03-激勵溝通;04-績效評量;05-發展人才。
.
經理人經由「目標管理」與「自我控制」,以內部控制取代將外部控制,為了任務目標所需,以一個「自由人」的行動,將目標需求轉為個人目的,以確保績效。這才是真正的自由,亦即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,可稱為一種「管理的哲學」。
.
管理是經理人的一項工具,更是一項專業。
.
管理並不是一門艱深的理論,而是一種經濟活動的實際操作。
.
管理基本上是一種實務,而非一種精確的科學。
.
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不是理論上的成果,而是實際獲得的績效。
.
管理是實務,管理的精髓不在於「知」,而在於「行」。
.
管理的考驗不在於邏輯,而在於成果。
.
管理的唯一權威則是實踐成果。
.
杜拉克管理則學思想的特色:01-以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;02-自由的原則。
.
「新中階人員」是知識專業人員,他們的行動與決策,對企業的績效能力與企業的方向,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力。
.
組織乃是結合一群平凡人,做出不平凡的事。
.
組織的焦點必須著重在人的長處,著重在他能做什麼,而非他不能做什麼。
.
績效的精神則是: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範圍或舞台以追求卓越。
.
日本企業的致命傷,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決策過程過於冗長,以致貽誤時機,喪失商機。
.
管理上的溝通,成本至為驚人,但是成效始終不盡人意。
.
向下溝通行不通,唯有向上溝通才是正途。
.
管理的目的在於驗證假設並能辨認出「正確的問題」,然後行程替代方案而非解答,著重在了解,而非提出公式。
.
要使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的「生產力」與「創新力」能夠提昇,唯一的策略就是「結構變革」。
.
結構追隨策略:策略變了,結構也需轉換或調整。
.
以「貢獻」,「決策」及「關係」三種分析方法來釐清組織的積木結構需求。
.
組織建造的五項原則:01-功能式;02-聯邦分權化;03-工作小組;04-虛擬分權;05-系統結構。
.
理論:告訴我們需要做什麼,才能獲得實質的成果;
實務:指引我們應該如何做,才能達到確定的成效。
.
理論:什麼都能知道,但是什麼都做不到;
實務:什麼都有做到,但是什麼都不知道。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