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9月 23, 2005

管理的使命--0000導讀

.
唯一能夠製造差異的,就是管理和創業的精神。
.
自從1954年11月06日杜拉克提出(Management)「管理或管理學」之後,就改變了這個世界,「管理」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創新,也奠定了杜拉克成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。
.
管理概念創建的先驅: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;效能與效率;走動是管理;行銷與創新;結構追隨策略;堅守本行;多角化經營;跨國經營;世界購物中心;知識工作者;知識產業;知識經濟;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。
.
杜拉克堅持「向學生學習」,喜愛人們稱他為「社會生態學家」。
.
管理學基本上是以「人」為主體的學問,人的判斷力,價值觀及人的理想性,才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.
對人要以正面評價,對事要以負面評估。
.
對人要用其所長,使其短處變成無關緊要;對事採取高標準績效的要求,而且應該承擔正確的風險。
.
管理是一項「崇高的使命」,能讓組織實踐成效,達成經濟績效的目的,並且要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,承擔社會責任。
.
管理是一種「實務的綜合」,唯有透過實踐的功夫,才能獲致預期的成果。
.
管理是一種「責任的承諾」,亦即「對內」要能對於自己所選擇的績效目標,做出最大的貢獻,以實踐自己的承諾;「對外」要對整體的績效負責。
.
若要使一群平凡的人能夠做出不平凡的事,唯有透過「目標管理」與「自我控制」才可實現。
.
管理是一種實踐的科學,是知行合一的綜合體。
.
唯有能夠承擔「內在責任」與「外在責任」的工作者,才是真正的「自由人」。
.
一個人不論其職位多高,如果僅僅是勤奮,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,那麼他永遠只能算是別人的部屬。
.
一個重視貢獻並能對成果負責的人,儘管位卑權小,他還是可以列為高階經營者,因為他以整體的績效為己任。
.
管理是崇高的使命,實務的綜合,責任的承諾,其目的在使組織能夠「永續經營」。
.
經理人:負責知識的應用與績效表現的人。
.
身處以知識為組織的所有成員,都必須是負責任的決策者,都必須把自己看成「經理人」。
.
知識工作者強調的是「效能」,勞力工作者著重的是「效率」。
.
效率是「把事情做對」;效能是「做對的事情」。
.
效率可以用「數量」與「成本」來界定,效能則以「成果」來衡量。
.
二十世紀管理最重要且獨特的貢獻,就是製造業將勞工的生產力提高了五十倍之多;二十一世界管理所能做的,就是提昇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的高度生產力。
.
再偉大的知識,如果不能應用於工作之上,也將是毫無意義的資訊。
.
知識工作者生產的是知識,這種產品本身並無用途,唯有將這種產品當作「投入」,轉換為另外一種「產出」,才會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。
.
經濟績效的八大目標:行銷,創新,人力資源,財力資源,實體設備,生產力,社會責任,利潤。
.
經濟績效的三大平衡:目標必須依據可以達到的獲利能力取得平衡;目標必須在「立即需要」與「未來需要」之間取得平衡;目標之間必須相互平衡。
.
三個經典問句:我們的業務是什麼?我們的業務將會是什麼?我們的業務究竟應該是什麼?
.
管理的三大使命:創造績效;使工作有生產力,讓員工有成就感;營造對社會的影響力,擔負社會責任。
.
我們的業務是什麼?業務是由顧客定義,是行銷而非推銷。
.
我們的業務將會是什麼?著眼於顧客未能獲得滿足的慾望予以創新,以「創造顧客」為目的。
.
我們的業務究竟應該是什麼?在於有計畫的捨棄,汰舊換新,去蕪存菁。
.
界定企業目的與使命是一件困難痛苦且具風險的工作,但是唯有如此,企業才能「設定目標」,「發展策略」,「集中資源」,「有所行動」以期達到「創造績效」的使命。
.
不要告訴我你對這次會有有多滿意,只要告訴我,下週一你會採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動。
.
管理是觀念,而非技術;
管理是自由,而非控制;
管理是實務,而非理論;
管理是績效,而非潛能;
管理是責任,而非權力;
管理是貢獻,而非升遷;
管理是機會,而非問題;
管理是簡單,而非複雜。
.